编者按:喝水,本来是一件极其普通的事,是人类乃至于动物基本的生理本能。但是,随着“污染”的加剧,“饮水与健康”的话题越来越多;随着“饮水”产品的不断面市,“饮水与健康”的争议也越来越大。
碱性水是否有益健康?
——专访亚太国际功能水协会秘书长王铎翰
记者 李松 王薇
今年“央视3·15晚会”、“央视4月19日、20日《消费主张》”密集曝光了“碱性水神话”,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!甚至“碱性水有害无益!碱性水有益无害!……等尖锐对立的观点不绝于耳,孰是孰非,百姓一头雾水。
为此,本报会同亚太国际功能水协会、中国功能水门户网,联合开辟了“饮水与健康·对话专栏”。以期为社会各界提供一个宽广深入的对话平台。
碱性水部分夸大但有益健康
记者:2010年对于中国功能水行业来说,是一个“地震多发年”, “央视3·15晚会”、“央视4月19日、20日《消费主张》”连续三次曝光“碱性水”。作为“碱性水”行业协会秘书长,您怎么看“央视3·15碱性水风波”?
王铎翰:两句话:从“法”的角度看,“央视”是对的,“碱性水”企业夸大宣传了;从“理”的角度看,“碱性水”企业又是对的。“碱性水”有益健康!
记者: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、博士生导师胡小松认为:水就是H2O,还有什么好解释;水的基本功能就是解渴,只要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就是好水,就可以放心饮用。如果靠碱性水使人体环境偏碱性,反而对人体有害。您怎么看?
王铎翰:胡小松教授我有一点了解和关注,他有很多社会头衔,是一个明星专家,到很多大学演讲,在很多电视台做节目。坦率地说,过去我对胡小松教授还是相当崇敬的,但是,他在今年的“央视3·15晚会”上的表现,让我非常失望。
水就是H2O,这确实没有什么好解释的。但是,“央视3·15晚会”说的是水吗?不是,说的是饮用水,说的是“碱性水饮用水是否对人的健康有益”!饮用水等于H2O吗?不!饮用水不是纯粹的H2O,而是水溶液。饮用水中除了H2O之处,还有许多溶质。溶质不同,水质就不同,水质不同,对人的健康的影响就不同。我们中国有广西巴马长寿村,也有黑龙江的克山病地区,还有许多癌症村!一方水土(质)养一方人,这样的基本常识,您胡教授怎么会不知道?我不信!
水的基本功能就是解渴,没错。无论是什么水,在解渴的问题上都会一样,但对人的健康的影响一样吗?
“只要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就是好水,就可以放心饮用”。这句话有问题、不严谨。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的水,不等于是安全的水,更不等于好水。只能说是相对安全的水,是好水的基本条件之一。谁说“只要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的水,自来水是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的水”,请问有谁会直接喝自来水?
“如果靠碱性水使人体环境偏碱性,反而对人体有害”,这句话的问题也很大!胡小松教授已经讲了“只要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就是好水”。“央视3·15晚会”曝光的“碱性水”不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吗?没有如果,那来的“有害”呀!
央视及四大专家误导消费者
记者:“央视3·15晚会”现场四位专家一致认为:医学上没有“酸性体质”的说法!人体内有强大的缓冲体系,外来的一点点酸,是不能改变人体的pH值的;酸性废物要靠碱性食物去中和,而不是“碱性水”来中和。对此,您有什么看法?
王铎翰:*、我孤陋寡闻,医学有没有“酸性体质”的说法,我不知道。但是,即便在医学领域没有这个说法,难道其它领域就没有“酸性体质”的说法吗?即便是目前所有的领域都没有这个说法,那么我们现在就创造“酸性体质”这个说法,有什么不可以吗?“央视3·15晚会”四大专家都承认,有酸性食物、酸性废物的说法,那么,我们设想一下:酸性废物堆积到一定程度,我们的体质会不会发生一个质的变化?这种状况应该不应该用一个名词来概括?这个名词我们就叫“酸性体质”,不可以吗?不对吗?
第二、人体内确实有一个强大的缓冲体系,外来的一点点酸,确实是不能改变人体的pH值。但是,我们不禁要问:人体中那个强大的缓冲体系,其缓冲能力是无限的吗?请问:人老了为什么会骨质疏松?外来的一点点酸,确实不能改变人体的pH值,但今天一点点,明天一点点,日积月累会是一个什么结果?
如果“央视3·15晚会”四大现场专家的说法是对的,那我完全可以这么理解:
江河湖泊是有强大的自净能力的,多一泡屎,少一泡尿,对江河湖泊是没有影响的;多一个工厂、少一个工厂污染水源是没有关系的,其结果呢?用我们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的话说:目前,我国的水污染到了高发期,安全保障体系已经达到了崩溃的边缘;用中国人民大学周孝正教授的话说:中华民族到了*危急的时刻!
人体内是有一个强大的缓冲体系,多吃一口肉,少吃一口菜,对人体的健康是没有什么影响的,其结果会怎么样,我们用胡小松教授的口吻来说:如果是那样,那我们的百姓不得病才怪呢,不得癌症才见鬼!
记者:您的意思是说,专家是在误导消费者?!
王铎翰:没错!
记者: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病科主任,北京大学长江学者,教授、博士生导师汪涛说:一些慢性疾病,时间长了可能导致人体中堆积酸性废物,并不是酸性废物堆积导致疾病,这个因果关系不能颠倒。
王铎翰:这更是天大的笑话,慢性疾病怎么得的?慢慢得的哟!汪涛先生不愧是大专家,居然能把常识给颠倒了,我想请汪涛进一步证明一下他的观点,慢性疾病从何而来?
记者:王秘书长,按照您的观点,“央视3·15晚会”现场专家的观点没有一条是正确的,而且犯的都是些常识性的错误!这怎么可能?难道“央视3·15晚会”现场专家是“央视春节晚会”的魔术大师刘谦?让我们全国几亿名观众见证了奇迹?那可是国内四位*的权威专家,那可是国内*权威的媒体——央视。难道专家、“央视3·15晚会”编导、央视记者都错了吗?
王铎翰:我也有点奇怪。央视“碱性水有益健康”的报道也不少呀,《走进科学》、《科技之光》……等许多央视节目都在宣扬“碱性水有益健康”,我不知道央视为什么要打自已的嘴巴呢?
源于医疗与保健两种观念的冲突
记者:不仅是“央视3·15晚会”,4月19日、20日央视《消费主张》又连续深入地剖析了“碱性水有益健康”的骗局,而且全国的大小媒体都在跟踪报道,可以说在全国已经形成了一个“央视3·15碱性水风波”,难道这一个偶然现象?难道这现象背后就没有一点点必然吗?
王铎翰:这个问题提的好!我认为“央视3·15碱性水风波”是必然的,不是偶然的!“央视3·15碱性水风波”是诱因,不是原因!其背后是两种健康理念、两种健康系统的冲突,是医疗和保健两个世界的冲突!
记者:不太明白。
王铎翰:换句话说,“央视3·15碱性水风波”不单纯是针对“碱性水”来的,而是针对整个保健行业来的!对于“碱性水”,用法律的语言讲,央视做法叫“有罪推定”,用老百姓的话说,就是事先定了“调子”。否则,您解释不了为什么“央视”及其专家为什么犯这种常识性错误。
也就是说,不仅是“央视”及其专家,包括世界上多数国家的主流人士,对于医疗和保健的关系,都有一些极其荒唐的理念。他们认为:保健和医疗是分立、甚至是对立的;医疗就是医疗,保健就是保健;医疗是治病的、保健是预防疾病的,保健是不能谈治病的,勉强要谈也只能是辅助治疔。孰不知保健不但是预防疾病的,也是可以治病的,而且真正的治病只能是保健!
记者:反对!
王铎翰:反对?!通俗地说,人类的疾病首先可以分为两大类;快病与慢病!比较而言,困扰百姓健康的是“快病”还是“慢性疾病”?
记者:慢性疾病!
王铎翰:没错!您有没有听说过:有人得了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慢性疾病,到了医院打针、吃药、住院,*后告诉您说这病好了!大家说,有人听说过吗?
记者:没有!
王铎翰:对!医院是控制慢性疾病的地方,而不是*慢性疾病的地方。有病去医院是常识,医院不治慢性疾病也是常识!如果医院非要说能治慢性疾病,我也同意。但是,“治病”二字应该改动一个字,治病的治改成控制的“制”、制动的“制”,踩刹车!医院是“制病”而非“治病”。
大家都会知道这样一个常识:健康的身体不得慢性疾病,得慢性疾病的身体一定是首先不健康了;保健二字是保护身体健康的缩略词,保健预防慢性疾病,没错!保健*慢性疾病更没错!得了慢性疾病,只有通过保健的方式,把不健康的身体恢复到健康的身体,才可能治愈慢性疾病!
因此,我们说,在*慢性疾病的问题上,不是医疗为主、保健为辅;而应当是保健为主、医疗为辅!这个“因果”关系能颠倒吗?!而现实是:不但这个“因果”关系颠倒了,而且*慢性疾病、保健说都不能说,这难道不是天大的误区吗?“*治*养”,老祖宗的话有错吗?
碱水与碱性水差之千里
记者:我想无论是“央视3·15晚会”,还是其四大专家,也包括我们广大的消费者,大家*关心的是“碱性水到底能不能治病”!对于这个问题,您怎么说?
王铎翰:没错,这才是问题的关键!首先,从“理”上说,从广义的角度去看,不是“碱性水”能不能治病,而是只要是能喝的水就都能治病!这里我想给大家两点建议:一是好好研究一下美国的医学博士巴特曼教授撰写的《水是*好的药》、《水这样喝可以治病》这两本书;二是好好理解一下中国古代大医学家李时珍的名言:药补不如食补、食补不如水补,水是百药之王!
记者:那么说,我们的消费者没有必要非要喝“碱性水”喽,喝什么水不都一样吗?
王铎翰:这话也对,但不全对!没错,大家没有必要非要喝“碱性水”来治病。但是,相比较而言,碱性水要比一般水的治病效果要好一些……
记者:为什么?中和酸性废物?中和酸性体质?
王铎翰:大家通常理解的“碱性水”,严格地说,不是“碱性水”,是“碱水”;是说水里面有钙、镁、钾、锶、钠等“碱性物质”;定性地说,“碱水”是能够中和“酸性废物”和“酸性体质”的。但是定量地说,“碱水”中那么一点点的“碱”,要中和身体中那么多多的“酸”,是杯水车薪,是可以忽略不计的。这也是“央视3·15晚会”的专家们不认同“碱性水”治病理论的主要原因。
中和也好,不中和也罢。只有把“酸性废物”排除体外才能真正解决健康问题。水的功能和作用有很多,但是我相信,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清楚:溶解、运输是水的两大基本功能。“碱性水”的溶解力、运输力强一点,其治病的效果就会胜一筹。我们“碱性水”不讲中和,讲清除、讲平衡可否?差之一字,谬之千里!
记者:差之一字,谬之千里!您刚才提到了“碱性水”,“碱水”,也是一字之差,这有什么不同吗?
王铎翰:“碱性水”,“碱水”;“酸性水”、“酸水”;碱性食物、碱性物质、碱性体质,都是一字之差!但他们却有非常大的,甚至是本质的不同。醋是“酸性物质”,却是典型的“碱性食物”!我们有许多的专家,自高自大,民主精神与科学态度全都没了,以为自已是一切正确事物的代表和化身,自已全对、别人都不对!只知其一、不知其二;只知道距离太阳越近温度越高,不知道雪山脚下比雪山顶上距离太阳远,却比雪山顶上温度高……;
我们是功能水协会,功能水的主要特征是:小分子团、弱碱性、负电位三位一体不可分割。其中,我们所讲的“碱性水”强调的是“性”字,央视强调的是“碱”字。所谓酸性水、碱性水讲是水中H+浓度的大小,水的分子式是H2O,是由H+及OH+组成的,如果水体中的H+与OH-的数量比值是1︰1,则水为中性;如果水体中H+的数量>OH-的数量,则水为酸性;如果水体中H+的数量<OH-的数量,则水为碱性。碱性水强调的是往水中加看不见的能量,而不是加看得见的碱性物质……
记者:太学术了,有点听不懂……
王铎翰:“碱性水”、“碱水”都可以叫“碱性水”;男人、女人都叫人,但男人与女人一样吗?*的二人转小品演员——小沈阳很女性化,但他是纯“爷们”……
记者:功能水也是“碱性水”,但不是“央视3·15晚会”讲的“碱水”,可以这么理解吗?
王铎翰:可以!您能这么理解。但事实上,许多的消费者不是这么理解的,许多的地方媒体也不是这么理解的。你“央视3·15晚会”的专家没讲清楚,男人女人都是人喽。所以,我们功能水行业也受到了沉重的打击……;
记者:依照您的逻辑,能治病是水本身与生俱来的功能。但水与水不一样,“碱水”的治病的效果会比普通的水好一些。那么,您刚才谈到的“碱性电解水”,其治病的效果是不是会更好一些?
王铎翰:对,我们国家有许多“家用电解水机”,不但有国家卫生部批准的“安全卫生许可证”,还有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”批准的“医疗器械证”。
日本的医学专家早在1966年就证实了碱性电解水的医疗作用,日本厚生省也把用于制造电解水的设备批准为医疗器械进行管理;在2004年,日本制订了电解水机的国家标准(JIST2004),在去年,日本把今后每年的7月11日定为日本的“碱性电解水日”,目前日本已有超过800万的电解水机用户。